一、适用症和禁忌症
适用症 | 禁忌症 |
机械通气 | 上消化道出血 |
不能耐受胃内喂养、胃潴留 | 幽门水肿/梗阻 |
胰腺炎 | 麻痹性或机械性肠梗阻 |
颅脑损伤、肿瘤放化疗呕吐等易反流患者 | 肠穿孔、肠坏死 |
炎症性肠病、胃食管瘘等 | 严重应激状态、休克 |
中、重度烧伤 | 肠胃手术病史 |
大手术前后EN |
二、置管流程
1.前期准备
1)“子弹头”空肠营养管
2)胃复安10mg(儿童0.1mg/kg)
3)中盆(弯盆)
4)消毒手套或橡胶手套
5)治疗巾
6)听诊器
7)生理盐水(纯净水)
8)50ml注射器(带针头)
9)固定胶布
10)PH试纸(可选)
11)利多卡因胶浆(可选)
12)纱布或棉球
2.置管流程
三、置管技巧
四、置管深度及管道位置确认
1.置管深度
1)正常成人:胃部:45-55cm;幽门:65-75cm;十二指肠:85-100cm;空肠:>100cm
2)儿童:预测到胃长度:发际线-肚脐;确认在胃部后再加送20-30cm
3)一般重症患者:十二指肠水平部以上,105-120cm{可插气管插管喉罩}
4)胰腺炎、呕吐、易反流患者:空肠:110-120cm以上
5)非特殊需要患者置管不宜过深(130cm以上):易引起堵管、腹泻、增加置管难度
2.管道位置确认
1)听诊法
气过水音最强点的变化左上腹(胃)—右腹(幽门)—左下腹(十二指肠/空肠)
2)吸引法
回抽消化液观察颜色及PH值(注意药物影响)
3)真空试验
注入空气顺畅,回抽负压;注入10ml水,回抽液<5ml,提示已过幽门(注意尖端贴壁影响)
4)导丝回抽试验
置管时感受导丝回弹阻力,判断是否弯曲,置管后重置导丝,如有阻力表示在胃内盘曲,边撤管边送导丝直至顺畅
5)腹部平片
全管显影,但胃肠重叠等情况易误判
肠弯“C型”宽度大于2个脊柱节
不便做床边机检测或腹部平片检测结果模糊,可以尝试:
1.经鼻肠管注入佳维体300ml,持续胃管减压未引流出“佳维体”性状的物质;
2.经胃管再注入200ml纯净水,胃管接减压器,仍然没有“佳维体”性状的液体;
3.准备再用“龙胆紫”溶液做个示踪;
4.肠液PH的测定;
5.照影剂的使用。
以上是我们思考到的一些验证方法(摘录 重庆四院/重庆急救中心医院 徐磊主任)
五、护理及预防
1.常规护理
1)喂养前后查看刻度,检查导管是否在合适的位置,如有脱管现象需及时调整;
2)每次喂养或用药前后均用20ml温水冲管,每4小时额外冲洗一次;
3)营养液与药液/补液应分开输注,输注前后注意冲管,如营养液过粘稠可用温水适当稀释;
4)建议使用营养液输注,避免注入带不可溶纤维、颗粒状难溶物或油状物
2.预防堵管
1)冲管时可用小容量注射器(5ml/10ml)行脉冲式冲管,可有效冲洗挂壁营养液
2)如喂养间隔较少,如大于6小时,可用1.44%碳酸氢钠封管,下次喂养前冲管即可
3)尽管通过胃管给药,如需经肠输注,固体药物需充分研磨、溶解再注入,输注前后需冲洗干净,以免与营养液混合形成沉淀
3.堵管处理
1)处理赌管最佳时机为刚开始出现少许冲管阻力时,可用5%碳酸氢钠(可乐、胰酶溶液)封管半小时,反复回抽、注入、冲洗,直至复通
2)请勿在导管留置病人体内时使用导丝疏通,以免导丝无法拔出或损伤病人
3)如导管已留置接近三个月,则建议更换新管
4)如还没开始喂养即出现输注阻力,提示管道打折,可边回撤导管边打气进行调整